台灣與澳洲退休金制度之比較

Leave a Comment

你/妳知道這波退休金制度改革不只影響到軍公教,而是所有台灣人民的退休金嗎? 你/妳知道這波退休金制度改革將會對於世代間所得分配有重要影響嗎? 你/妳知道這波退休金制度改革是審議制,藉由人民參與討論直到2017年才會有正式官方版本嗎? 你/妳知道澳洲也正在進行退休金制度,且跟台灣有著不太相同的改革目標嗎? 退休金制度已經被各國視為能否維持財政永續和人民安定的重要力量,或許多看看他人的做法能帶給台灣一些新的想法。
退休金制度牽繫著每位勞動者的退休生活品質,最早退休金制度可追溯到1889年德國建立起年金保險體系,再到後來隨收隨付制(Pay as you go),此皆由政府負擔,視為國家福利的一部分,此時退休基金是完全的公有化。這種由國家稅收來照顧年長國民的制度,係以世代間所得分配的觀點來進行,年輕世代將部分所得經由政府轉給退休者,等到年輕一代退休再由下一代接棒投入工作所得。這樣的制度要能夠永續進行必須至少要幾個前提,第一個是勞動者平均薪資須大於或等於通貨膨脹,再者勞動人口要能維持或持續增長讓扶養比維持在適當比率,政府對於退休基金的提撥比率要足夠。但自1981年以來,由於人口老化和政府的稅收不足以支撐這個體系,很多國家已逐漸轉向退休金私有化(Pension privatization)制度,也就是由勞動者和雇者主要負擔未來退休生活,政府則轉為輔助者的角色。

台灣過去退休金或年金改革比較針對勞工退休制度進行檢討。最大規模的改革則始於2016蔡英文政府上台以後,特別是面臨各退休基金未來破產的困境,成立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納入其他工作族群(軍公教警消等)一起改革,改革的特色在於是擴大對象,即針對全體人民(不僅限於勞工),改革並採審議制,而非侷限於立法院討論,所有討論相關資料皆可在以上官方網頁獲取資訊。

在正式版本未出爐前,台灣或可參考鄰近先進國家的作法,特別是相似人口數的地區如澳洲,澳洲目前也在進行退休金改革,並已出現可供討論的版本。澳洲向來以福利國家著稱,但另一特色是澳洲更融合了開放市場,其退休金制度特色在於不分工作性質,雇主和員工定期提撥一定比例(目前為9%)的員工薪水至員工退休金帳戶,此退休金帳戶係由不同財務公司營運(據學者2012年統計,目前有200多家),員工可自行決定由哪家公司或自己營運退休金管理。這些定期投入的錢,等到員工退休後即可提領使用,跟台灣勞工或政府雇員目前可終身領取(勞工僅限於是勞保年金可終身領取,勞工退休金則是領完為止)不同的是,澳洲員工退休後僅能領取先前提撥的錢連同投資獲益的錢,這樣的制度學理上又稱Defined Contribution (DC),與美國401(k)類似。

不過,當員工或是無工作的國民的退休金不足以支付其退休生活時,澳洲國民可以向政府centrelink 請領老人年金(age pension);此外,針對收入較低且有退休金帳戶的國民(年收入37000以下),政府每年目前最高補助500澳幣到其退休金帳戶。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澳洲退休制度並非完全仰賴員工本身的提撥,相當於與政府共同承擔國民老年後的退休生活支出。這概念相當於台灣2008年開辦的國民年金,但國民年金侷限於無工作者,且每月必須繳納保費。要注意的是澳洲老人年金並不需要繳交任何費用。我們整理一個表格如下以比較兩地之退休金制度差異



台灣與澳洲退休金制度比較表

比較點 台灣 澳洲
對象 依不同工作性質有不同退休制度 不分工作性質
年金領取終止 無,終身領取 (但對勞工而言僅限於勞保年金) 直到退休金帳戶歸0
其他退休保障 未參與任何工作保險者可領取國民年金 退休金不足額者可向政府請領老人年金
薪資提撥率 依工作性質而有不同:
  • 勞工是6~12% (雇主強制6%,剩下6%依員工意願)
  • 軍公教12%(政府負擔提撥費用的65%)
  • 9%,預計2022年提高到12%
    退休基金管理 由政府組成委員會管理 由民間公司或自己管理收益
    改革重點 退休基金永續經營 檢視現行退休金制度是否能有效率地帶給成員最佳的結果
    改革進程 預計2017年3~5月完成報告送交政府 預計2020年完成報告送交政府,詳見此份報告第3頁


    從上表比較看來,對於個人退休金而言,澳洲傾向於讓國民承擔更多退休責任和風險(自選退休金營運方式),充分將退休基金私有化或個人化,人民有完全的退休金自主權,這種制度學理上稱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DC),澳洲政府的角色相對退位很多,僅在當國民退休金不足時以老人年金補足。雖然台灣人民不論工作性質皆須提撥固定比率薪水至退休帳戶,但台灣則還是比較偏向由政府掌握人民退休金,不僅管理也負責退休金之營運,但人民最終拿到多少退休金取決於所約定退休辦法,這種制度又稱確定給付制(Defined benefit plan;DB)

    我們要記住的是完全的DC或是DB對人民都沒有好處,因為前者人民要自負退休金風險,後者則由風險則由政府概括承受,可是若國家財政不足,約定的退休金就會面臨縮減危機,因此澳洲政府還會設立養老金制度以幫助退休金不足的人民,這有DB的影子,而台灣勞工的勞工退休金則是取自DC的精神,由此可知如何混合兩種制度以使退休金充足才是重點。當然DC或是DB制哪一種方式比較好尚待研究佐證,比較優劣也非本文重點,而是期望藉由他山之石,可以幫助台灣退休金制度走向更為永續。

    結語: 邁向適足退休金制度

    過去退休金制度著重於提撥率即退休金基金的投入,已有學者呼籲,應從退休金的適足與否來思考,即金額是否足以過有品質的退休金生活。從澳洲最近的改革來看,似乎也是朝向此方向發展,澳洲年金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uperannuation Funds of Australia, ASFA),已經研擬出幾個退休生活的標準,這樣的適足觀點正巧與過去筆者研究的教育財政適足不謀而合,畢竟人民真正關心的是最終的結果是否足夠支付退休生活。事實上,已經有相當的文獻進行個人退休金模擬試算,藉由統計模擬方法如Bootstrapping, Monte Carlo等,用各種投資組合,結合個人相關資訊如收入、提撥率等算出最終可能的退休金金額,從而評估是否適足。

    不過以上這些模擬試算研究比較針對個人,對於台灣財政永續而言,除了考量退休金,政府的其他福利制度(例如其他社會保險、全民健康保險等)也應該一併納入通盤考量,身為一分子的您,也應該共同關心這影響國家財政永續的制度。

    註:
    1. 本文更新於 2017.05.07
    2. 本文部分文字刊登於The Epic Times
    Zhang, L. -C. (2016, November 28). Comparing pension systems in Australia and Taiwan (Part 2), The Epic Times, p. B4. [In Chinese: 張良丞 (2016)。台灣與澳洲退休金制度之比較(下)] [Web version] [News paper version]
    Zhang, L. -C. (2016, October 28). Comparing pension systems in Australia and Taiwan (Part 1), The Epic Times, p. B4. [In Chinese: 張良丞 (2016)。台灣與澳洲退休金制度之比較(上)] [Web version] [News paper version]

    0 意見:

    Post a Comment

    Please leave your comments here :)